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劳动经济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
1.都以分析劳动者时间资源上的分配决策为基础。
2.得出结论相同。
3.相对于市场劳动供给模型来说,劳动闲暇模型和家庭生产模型都探讨的是个人劳动供给情况
不同点:
1.家庭生产模型将家庭视为生产单位,而劳动闲暇模型将家庭视为消费单位。
2.家庭生产模型弥补了劳动闲暇模型的两大不足之处。其一,劳动闲暇模型忽略了家庭背景,即劳动者的供给决策往往是丈夫和妻子在家庭联合做出的。其二,劳动闲暇模型忽视了人们在劳动和闲暇之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即该模型没有完全考虑到人们对于时间资源上的分配决策。而家庭生产模型则弥补了以上缺点。不仅将家庭背景考虑在内,而且还运用交叉替代效应,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3.家庭生产模型除了得到与劳动闲暇模型相同的结论之外,将时间作为生产性投入还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1)在劳动-闲暇模型中,生产活动只是在企业进行,而消费活动在家庭进行。在家庭生产模型中,家庭起着双重作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
2)在劳动-闲暇模型中,闲暇和物品时作为效用的直接来源,而在家庭生产模型中,时间和物品是作为家庭生产的投入品。
3)在劳动—闲暇模型中,个人目标是为实现效应最大化去进行物品和闲暇的组合选择;使用的是边际替代率MRS;在家庭生产模型中,实质也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只是物品和闲暇的组合对效用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商品的生产间接起作用的,使用的边际替代率是MRTS。在两个模型中,对时间和物品的选择都应使效用价值与其价格成比例。
4)两个模型体现在劳动供给曲线上不完全相同。假设一个人的工资上升,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中都发生替代效应。但是,在劳动闲暇模型中,工资上升的收入效应直接表现为对闲暇的消费需求上升;而家庭生产模型中,收入效应表现为生产扩张的可能,而这种扩张不可能只去增加一种生产要素。
5)由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相反,两个模型都没有无法准确预言工资率上升时劳动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
可见,两种的模型的结论虽然一致,但家庭生产模型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家庭时间是一种生产性投入要素。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他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