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组织行为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管理类)>组织行为学

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正确答案: (1)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内容: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还将五种需要划分为高低两级。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属于高级需要。低级需要主要从外部使人满足,高级需要主要从内部使人满足。
②奥尔德弗的ERG理论的内容:奥尔德弗认为存在三类核心需要:
1)存在需求;
2)关系需求;
3)成长需求。
③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赫兹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就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2)相似性: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兼容并蓄的。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安全、社交以及自尊需要中的地位需要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而自尊中需要中的晋升、褒奖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
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是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中的存在需要;社交需要和自尊需要中的外在部分是与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中的关系需要相对应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需要中所包含的因素与奥尔德弗的ERG理论中的发展需要相对应。
差异性:马斯洛的理论是针对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这些需要的目标和诱因而言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刚性的台阶式上升系列结构,即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的满足。而相反的是,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是刚性结构,比如说,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联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也可以为发展的需要而工作;而且,这三类需要也可以同时起作用;马斯洛认为当一个人的某一层次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他可能或停留在这一需要层次上直到获得满足为止。相反的,ERG理论则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强。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