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

背景材料: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提出问题】复习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拆分,原子重新组合),引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有没有变化? 【做出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假设:(1)增加(2)减少(3)不变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目的和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交流评价实验方案,选出可行性方案。包括: 实验1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实验2蜡烛燃烧,测量反应前后质量。 ·进行实验: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测定的实验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蜡烛燃烧的质量减少: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对结果进行分析。 学生对上述现象产生如下的想法: ①"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是由于生成的气体没有被称量造成的。" ②"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为反应中既没有气体参加,又没有气体生成。" ③"研究蜡烛燃烧反应的质量变化,应将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称量。" ④"如果把蜡烛放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迅速塞上塞子再称,质量可能就不变了。" 【重新设计并完成实验】略。 【提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思考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述质量守恒发展史 ·解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练习巩固】略。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问题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演示实验】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容器)。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 ·得出结论在这两个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 【设问讲解】 ·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讲解18世纪下半叶,生产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实验的发展。化学实验室里有了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这使化学研究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即从对物质的简单定性研究进入到较精密的定量研究。在该过程中,拉瓦锡做出了重要贡献。拉瓦锡使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经过反复实验和分析,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化学方法只能改变物质的成分而不能改变物质的质量。这个结论就是现在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想进一步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但在18世纪,实验设备和技术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等,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从而使质量守恒定律确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略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道尔顿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相同。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化学变化的本质,从微观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所以说,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拓展】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它认为,物质只能 相互转化,而不能任意消失或创生。但是,人们在赞美蜡烛高贵品质时,常说:"照亮别人,毁灭自己",这里说的毁灭自己,是否指物质任意的消失呢?如何解释? ·解释并总结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以张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概念、化学定律等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

正确答案: (1)张老师在化学课堂上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李老师在引导启发下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张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课程改革要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载体。李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2)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化学概念、化学定律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加工理解、初步形成概念、联系整合、应用的步骤进行教学。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