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00383学前教育学

睦霖题库>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383学前教育学

简述学前教育的基本性质。

正确答案: 一、基本属性
我国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概括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基础性、公益性、保教性。
(一)基础性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2],其主要任务是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诸方面,为一代新人具备良好素质做好破蒙启智、培土奠基工作,为儿童顺利地进入小学及其以后的学习作好身体心理的充分准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绝对的基础性。
(二)公益性
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4],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3],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三)保教性
从历史看,学前教育的前身是家庭教育或称母育学校[5],而家庭教育天然具有“保”和“教”的二重性。从对象看,学前教育的主要对象是3-6岁的幼儿,其生理心理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物理性“保”的精心呵护,还需要化学性“教”的知识积累和品行养成。教育性是学前教育与其它教育共有的属性,保育性是学前教育本身特有的属性,在学前教育阶段,保教统一,保教结合,保教性是学前教育与生俱来的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内在要求
学前教育的基本属性决定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基础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普及、普惠;公益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公共、公平;保教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专业、全面、优质。
(一)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学前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生活的基础,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程度越高,对社会越有利;覆盖面越广,对国家越有利。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年)明确提出,出生即是学习的开始,各会员国应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的保育和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所以,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
(二)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经济能力还很低的现实条件下,要推进中低收入家庭积极承担学前教育支出,扩大学前教育普及面,就必须大力发展价格适度,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的“广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在普惠中普及,在普及中普惠,使普通民众“上得起”园,普遍惠及每一位幼儿。
(三)公共性——解决“人人都要供给”的问题。国外多年研究证实,学前教育具有经济学上的正外部性,对社会效益和国家利益所起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个人的收益。因此,学前教育已经不再是解决家庭在幼儿保育与早期教育方面的困难问题,而是关系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大事,即是公共事业的问题。其“公共性”要求学前教育必须由政府来负责,围绕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规划、投入、管理、监督,构建完整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服务。
(四)公平性——解决“人人平等供给”的问题。公共资源归属社会成员所共有,它客观上要求资源平等地向每一位社会成员供给,保证社会成员平等享有资源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作为人生破蒙的学前教育资源,更加强烈地要求平等的供给,让幼儿拥有平等的起点。否则,就是违背公益性的要求,损害的将不仅是那些得不到资源供给的人们的个人利益,也损害了社会、国家的利益。
(五)专业性——解决“专”的问题。科学的学前教育就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为个体身体与心理各方面的充分和完善的发展提供最适宜有效的环境教育刺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然而,科学的学前教育行为需要依靠综合素质好专业性强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来提供,没有素质好专业性强的专业教师和专业保育员,“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6]将成为一句空话,也就无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所以,学前教育必须配备专业性强的工作队伍,包括专业的管理队伍,专门的研究人员,专任的教师,专职的保育员,促进学前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六)全面性——解决“全”的问题。时代要求高素质公民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个体,学前教育必须为完成这个培养任务打好开端的基础,保证受教育者体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全面的科学的,必须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使保教工作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完善的计划和充足的安排。
(七)优质性——解决“好”的问题。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是学前教育保教性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要求学前教育不仅要“广覆盖,保基本”“普惠性”还要“有质量”。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儿童往后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其正外部性效应,“为社会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7],更好地实现国家学前教育的目标。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