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宏观经济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简述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

正确答案:现代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解释简述如下:凯恩斯主义一直认为,总需求在决定通货膨胀、产出和就业等的水平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反复强调,自由市场的动作没有效率,认为,为了防止需求低迷或需求过度扩张,政府积极干预是极其重要的。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时并存,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简述如下:
(1)成本推动使菲利普斯曲线右移
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之所以右移,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成本推动。主要包括:
第一,权力的扩大。他们中大多数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权力的扩大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菲利普斯曲线右移。权力的扩大主要表现为:罢工和其他形式的行业行动次数增加、行业垄断权力越来越集中等,石油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提高等也使成本增加。
第二,目标实际工资。凯恩斯主义者利用经验证据表明,工会每年都企图要求一定的实际工资增长。而且如果工人开始企图要求更高的实际工资增长或者如果经济增长放慢了,那么,由于实际工资增加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成本压力就会增长。当经济增长停滞时,工会要求工资增长越成功从而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随着失业增加而下降得越小,菲利普斯曲线越平缓。伴随着经济增长的速度放慢,工会坚持目标实际工资增长的力量越强,企业满足工资要求的能力越小,企业不得不以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工资增加的压力就越大,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得越大。
(2)均衡失业的增加
第一,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绝大多数凯恩斯主义者都将均衡失业的增加作为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的一个原因。他们尤其强调行业快速变化时期经济中出现的明显的结构刚性。这些变化包括技术变革、来自国外的竞争、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二,滞后现象。如果经济衰退引起的失业增加在经济复苏时不能完全解决,就会出现滞后现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使既缺乏技能又变得消沉的人数越来越多,此种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仍然不能解决长期失业问题,而只能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位移,从而增加了均衡失业。衰退也会造成投资不足,从而均衡失业增加。
(3)需求不足失业的持续存在
如果存在需求不足失业,为什么实际工资率不会长期下降从而消除过剩的劳动力?对于实际工资率持续高于均衡水平,凯恩斯主义者给出了两种解释:
第一,效率工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率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即平衡劳动供求;另一个是激励工人的功能。如果企业维持较高的工资率,就能保持对工人的激励,减少工人流失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内部人权力。如果在岗工人(内部人)是工会会员,而非在岗工人(外部人)不是工会会员,或者,如果内部人拥有特殊的技能或知识,能增强他们与雇主谈判的能力,而外部人没有任何影响力,那么,就不会有剩余劳动力(外部人)拉低实际工资率,消除需求不足失业的机制。
(4)加入预期
凯恩斯主义者将预期纳入他们的模型,他们认为,价格和工资不具有完全弹性,各种刚性是各类市场的普遍特征;预期因素影响产出和就业决策,不影响定价决策。由于价格和工资向下的刚性可能比向上刚性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当总需求扩张时,总需求扩张将导致产出和就业增加,即使在长期预期已经完全调整后也是如此。该情况下,菲利普斯曲线比较陡峭。如果形成的是理性预期,则会较快地达到均衡状态。当总需求收缩时,由于工资具有向下粘性,实际总需求的下降只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微弱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比较平缓。即使理性地预期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程度,通货膨胀也只会慢慢地下降。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