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题调查专家小组的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正确答案: (1)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斟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榜”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后进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