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简述明清国子监的制度等有关情况。 

正确答案: 国子监在发展演化中与国子学合二为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到清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它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东与孔庙毗邻,这就是封建社会规定的“左庙右学”。走进它的大门——太学门,经过琉璃牌坊,就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辟雍殿,四周围绕一个圆形水池,叫作“泮水”,其名称和建筑布局都沿用周代大学的旧名和样子。自汉代以来,大学内多设辟雍,供皇帝讲学,每逢皇帝来讲学,太学(或国子监)的官员和学生都要跪在泮水四周聆听。辟雍以北是“彝伦堂”,意为法规和伦理之堂,是供学生们讲习经义的地方,类似今天的大礼堂。辟雍两侧,设“率性”、“诚心”、“崇志”、“修道”、“正义”、“广业”六堂,是学生们平时学习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教室。各堂的名称充分体现封建社会的基本要求,即重视伦理和道德,忽视专业和技能。彝伦堂两侧为四厅:典簿厅负责文书财会。绳愆厅负责制度和纪律,典籍厅负责图书资料,博士厅负责讲授经义,它们是国子监内的行政和教学管理机构。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人为祭酒,习惯上称国子祭酒。北京国子监第一任国子祭酒是元代的姚燧。国子监的副职是司业,司业以下为监丞(坐绳愆厅)、典簿(坐典簿厅)、典籍(坐典籍厅)、博士和助教(坐博士厅和六堂)。
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监生。明清时代的监生没有唐代那样的出身限制,但因入学资格不同而分为四类:举监,在京会试落地,由翰林院择优选送入监就读的;贡监,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拔入监就读的;荫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靠父荫入监就读的;例监,因监生缺额由普通人家捐资而特许其子弟入监就读的。此外,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称为“夷生”。监生们学习的主要课程是程朱学派注释的《四书》、《五经》以及《资治通鉴》等;八股文是必修课程。通《四书》而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班;一年半以后经考试,文理通顺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班;又一年半以后,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为高级班,再一年结业。
明代的国子监实行“会食”和“历事”制度。会食就是会餐,即掌馔(今伙食科长)预备桌椅器皿于馔堂,祭酒南向,司业北向,监丞、博士诸官东西向坐,监生则分东西两班坐其后,膳夫(今炊事员)一人管监生25人,进餐前先鸣铎(大铃)传唱:“食不语,坐必安。”这种 会食制度目的是培养监生们极严格的言行举止。历事则类似今天的实习,即将监生们分往衙门各司学习政事,熟悉政务,为以后任官做必要的准备。开始时为半年,后改为三个月,一般为白天实习,晚上归舍;实习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选用,补充缺官;中等的继续历事;下等的回监读书。明清入监学生的待遇极为优厚,衣食住全由国家供给;已婚者还可养其家小,未婚者赐钱婚聘,回家探亲还发给路费,等等。但在思想和行为上却控制极严,凡上课、起居、饮食、衣服、沐浴及告假出入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小有过失,即行处罚。对那些挟妓嫖赌、出入官衙、寻衅闹事者,还要按律惩治,轻者笞打,重则处死。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