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简述清明节。

正确答案:与古时“寒食节”相合而成。时间一般在冬至后第105天,正好是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它是惟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清明”之意为天清气明。相传大禹治水之后,天下太平,万民以清明颂之。后制历律,定二十四节气,三月的第一个节气为清明,意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是开始春耕春种的时候了,所以,清明节最初是个农耕节。因相传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或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往绵山之推墓祭祀,形成寒食节。上坟祭祀的礼仪与人们扫墓祭祖的风俗相结合,融入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大约到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已合二为一。清明除扫墓以外,人们还喜欢到郊外踏青,实则是今天的春游。这一活动唐代已盛。明清时代的北京人踏青,还折柳佩带,据说可免毒害。清明节的另一活动是荡秋千。秋千本名鞦韆,是春秋时期北方山戎族的一项习武活动,后传入中原,演变为娱乐活动。汉武帝于宫中祝寿,祈求千秋万岁,让宫女们荡之为嬉,为避讳,倒念为“秋千”。唐宋时极为盛行。唐玄宗天宝年间,每年清明节都在宫中树起秋千架,让嫔妃宫女们尽情玩乐,由于她们身轻如燕,彩衣翩翩,让人有升天之感,唐玄宗称之为“半仙之戏”。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