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统考)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中故事的背景。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学生活动)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一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3)讨论,点拨。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是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情感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问题:试分析上述教学设计和实施体现了哪些教学原则?

正确答案: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该教学案例中很好地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根据教师要求拟出发言要点,然后发言并参与课堂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则扮演着课堂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主导课堂活动,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
(2)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原则该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使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思考文章中人物的品格特征,然后通过课堂发言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人物的了解,最后在教师的点拨下深入了解人物和课文内涵,从而达到对学生的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等的教育。
(3)启发性原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参与讨论,从而形成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如韩麦尔先生的品格和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精神本质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