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日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1)主张:教育救国。积极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来启迪民智,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以此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原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民国政府面对内忧外患无力大规模发展教育事业,导致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2)背景:三大战役已胜利结束,国民政府的统治即将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变化: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主要原因:50年代持续增长是由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60年代中期恢复是因为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形势逐渐好转。“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辛苦”是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改造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