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英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英国政府不能漠视中国人民的政府已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大陆这一事实,英国在华实际利益超过了任何其他西方国家……12月以后,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三个英联邦成员国接连宣布承认新中国,英国迫于形势压力,终于在1950年1月6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郑启荣、孙洁琬《试论1945-1954年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材料二1948年5月.斯大林对即将派往中国解放区的苏联专家小组组长说:“我们当然要向新中国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我们两国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那么,就可以认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有保障的。因此,对于援助中国共产党人我们不能吝惜自己的努力。”--伍修权《在外交部八年的经历》 材料三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中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全部合作,确认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效期为30年。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材料一指出英国承认新中国的主要原因。英国承认新中国在当时对中英两国分别有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什么?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一、二中,苏联、英国承认新中国的含义是否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三中,1980年全国人大废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表明新时期我国奉行了什么外交政策?总结中国对外关系史,你认为这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有哪些历史启示?

正确答案: (1)原因:国内舆论的压力;维护英国在华利益的驱使;英联邦成员国间出现分裂趋势的威胁。影响:对中国:有利于利用香港这一对外窗口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有利于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对英国: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试图挑拨中苏关系,分裂社会主义阵营。
(2)态度:对中国革命采取支持态度。原因:二战结束后,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间的战时合作关系结束,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间的矛盾,苏联认为有必要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以此扩大、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3)不相同。说明:苏联承认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只是外交上承认了新中国的实际控制权,不等于承认新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英国在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上追随美国、跟随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就是明证。
(4)政策:表明我国奉行了对外关系中的不结盟政策。启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以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为亲疏标准等。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