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请重点介绍几类六朝著名的碑刻。

正确答案: 第一类,表现为方笔斩截,结体茂密壮伟。这一类书中,魏碑可称典范,其中以《龙门造像记》为主,它们被康有为称为“方笔之极轨”。《龙门造像记》有数千种,其足为代表的应是《龙门二十品》。《龙门二十品》中又以《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最负盛名,称之为《龙门四品》。现简介如下:《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刻。正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方界格。题为孟达文,朱义章书。书法雄重遒密,端谨飘逸,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为“能品上”,称:“遍临诸品,终于《始平公》,极意疏荡,骨格成,体形定,得其势雄力厚,一生无靡弱之病。”杨守敬《平碑记》亦称:“《始平公》以宽博胜。”实为魏碑中之上品。《杨大眼造像记》,无撰书人姓名,无年月,据考应是在景明元年(500年)至正始三年(506年)间所刻:楷书十一行,行二十三字,额亦楷书“邑子像”三字。书法结体险峻,书势磔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为“能品上”,谓其如少年偏将,气雄力健,为峻健丰伟之宗。《魏灵藏造像记》,无撰书人姓名、无年月。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书法酷似《杨大眼造像记》,或疑同出一手。风格险劲,体裁凝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为“能品下”。《孙秋生造像记》,孟广达文,肖显庆书,北魏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刻。楷书分两截,上截十三行,行九字,下截题名十五行,行三十字。用笔方劲峻险,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归其入“沈著劲重一体”。
第二类,表现出下笔锋芒内敛,线条凝炼,结体气势豪放,以圆笔为主。这类书法大多是摩崖刻石,在用笔上改变了造像记的棱角峥嵘的面目,以诘屈和抖动的笔画,显示出了有的恣肆飞逸、有的高浑简穆的风格,下面简介这类的几种著名碑刻:《郑文公碑》,摩崖刻石,有上、下两碑,上碑在山东平度天柱山,二十行,行五十字,石漫漶甚;下碑在掖县云峰山,永平四年(511年)立,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郑道昭所书。书法宽博凝重,浑厚雄健,用笔为圆笔之极轨,包世臣评:“《郑文公》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欧阳辅《集古求真》谓此书“笔势纵横,而无乔野狞恶之习,下碑尤为瘦健绝伦。”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入“妙品上”。《石门铭》,摩崖碑,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正月刻。王远书,武阿仁刻字,在陕西褒城县。楷书二十八行,行二十二字。书法超脱,风韵高浑,结体宽疏,用笔圆劲。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其书若“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并列此石为“神品”,至今《石门铭》声誉甚隆。《经石峪金刚经》,大型摩崖刻石,在山东泰山,刻于经石峪石坪上,字径尺余,康有为推为榜书之宗,现残存八九百字。字体在楷隶之间,书法雄深古穆,气势宏大,草情篆意无所不备,观之有云鹤海鸥之态。《广艺舟双楫》列为“妙品下”。此石无书人、无年月,清阮元《山左金石记》作北齐人天保间(550——559)所书。《瘗鹤铭》,摩崖刻石,原石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后因山崩,石堕江中,清时凿取,移置山上,后砌入定慧寺壁,书无年月,宋黄长睿考为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刻。现存九十余字。原石就崖书石,行间疏密,字大小多寡俱不整齐。其书结字宽舒,用笔圆劲,点画流动,笔势开张,为书法史上著名摩崖刻石,颇为书林所重。王虚舟评云:“其书法虽已剥蚀,然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宋代黄庭坚书法得力于此。关于书写人有陶宏景、王羲之、顾况等数说。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