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谈谈名与字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古代的中国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与字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因名取字”,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字原,平、原同义;诸葛亮字孔明;唐代柳公绰字宽;汉代周权字衡之;清方东树字植之。
二、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即山,孔子生于尼山,又排行老二,故字仲尼;陆游字务观,秦观字少游, 游与观相关;三国赵云字子龙,因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
三、名与字意义相反。如郑公孙黑字子皙,皙为肤色白,黑与白意义相反;晋国赵衰字子余,衰意为减少,余意为丰余,衰与余字意相反;唐代诗人罗隐字昭谏,隐昭意义相反;北宋词人晏殊字同叔,殊与同意义相反,等等。
四、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名壬子辛,取水生于金之意。明代帝王则以金木水火土取名,如明成祖朱棣(木),其子仁宗朱高炽(火),其孙宣宗朱瞻基(土),其后为英宗朱祈镇(金),宪宗朱见深(水)。
五、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汉高祖刘邦字季,汉代文学家班固字孟坚,宋欧阳修字永叔,明冯从吾字仲好等。
六、取于古语或成语等情况。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